朱子建律师解答,正当防卫认定标准是否有新解释?
朱子建律师解答,正当防卫认定标准是否有新解释?
正当防卫认定标准有新的解释与细化。近年来,司法实践更注重从行为人的角度,综合考量面临不法侵害时的紧迫状态和合理反应,避免 “唯结果论”。最高检、公安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依法妥善办理轻伤害案件的指导意见》明确,因琐事争执,过错方先动手且手段过激,或一方先动手,对方努力避免冲突仍遭侵害,还击造成对方伤害的,一般应认定为正当防卫。
在近期反杀案判决中,以黑龙江挪车 “反杀” 案为例。库房主人苏韦全与因挪车起争执的林君等人冲突,林君持刀、林九持砖闯入,最终林君死亡、林九轻伤二级,苏韦全一审被判故意杀人罪死缓。但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原审判决事实不清、证据不足,裁定撤销原判,发回重审 ,这一过程体现了司法对正当防卫认定的审慎态度。
一、相关法律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十条规定,为使国家、公共利益、本人或他人的人身、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,采取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,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,属于正当防卫,不负刑事责任。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,应负刑事责任,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。对正在进行行凶、杀人、抢劫、强奸、绑架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,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,不属于防卫过当,不负刑事责任。
二、应对建议
若涉及正当防卫相关问题,首先要保持冷静,尽可能留存现场证据,如监控录像、证人联系方式等。向公安机关陈述时,如实详细说明事件经过,切勿夸大或隐瞒。及时咨询专业律师,律师可依据具体案情,分析行为是否符合正当防卫构成要件。如果被认定为防卫过当,律师也能帮助寻找减轻责任的情节。同时,要相信司法公正,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。